合作院校招生简介
Admission Brochure
協定校学生募集要項
Folletos de admisión
通知公告
Announcement
重要なお知らせ
Aviso
新闻动态
News
ニュース
Noticias
常用信息
Q&A
よくある質問
Q&A
从会计专业转入法学,以扎实规划通过法考,在部门工作中独当一面——法学院大四学生陈奕涵的履历看似标准,却处处透着对自我的清醒认知,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一场“理性突围”,在助理团的工作也游刃有余,实现从迷茫者到笃行者的蜕变。近日,采写组组员专访陈奕涵学姐,听她讲述如何平衡学业、工作与生活,以及她对未来的思考与期待。
高考志愿阴差阳错,让陈奕涵与梦想中的法学专业失之交臂,被会计专业录取。“坐在高数课堂里,她不断问自己:这是否是我想要的人生?”高考志愿调剂至会计专业,陈奕涵并未陷入情绪内耗。“与其纠结是否适合,不如先验证。”她利用课余旁听法学院课程,发现自己对法学的喜爱和向往从未衰减,并向转专业成功的学长学姐问取经验,半年后如愿以偿,顺利转入法学专业。
成功转入法学无疑令人欣喜,但同时也要面对补修课程的压力。她的应对策略脚踏实地、求真务实:优先攻克学分高、难度大的《宪法学》《法理学》,其余课程通过课余时间补足基础。“追赶进度时,与其焦虑‘落后’,不如专注‘我能做什么’。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,那些逼着自己追赶的日夜,反而让她更清楚为何选择法学。
备战法考期间,她采用“前松后紧”的策略,初期每天学习4-6小时,暑假增至8小时以上。每周集中3天上专业课,剩余4天全力备考。每晚复盘当天学习情况,及时调整计划。
“很多人败在‘虚假努力’——笔记精美却从不复盘,刷题量多却回避错题。”陈奕涵如是说。她坚持每天总结当日薄弱环节,并坚强面对。在漫长的备考时光中,她也曾出现失眠、焦虑的情况。在合理动态的备考计划下,难免会压缩娱乐时间,但她也留出了放松的空隙,给自己找呼吸,避免过度消耗。前不久,奕涵学姐去广州看了查理·普斯的演唱会,虽然自嘲是“音乐杂食党”,但现场氛围让她放松,算是备考期间难得的治愈时刻。 毕竟法律虽理性,而人不是机器。找到理性与感性的平衡点,才能持久作战。
除了转专业与法考,陈奕涵学姐也在助理团中担任发展规划组组长及主席团成员。谈及在助理团工作中的学习收获,在沟通技巧方面,奕涵学姐传授了她的小妙招——对新成员多关心询问,与外向组员主动交流,面对内向组员主动破冰。利用值班和团建活动增进互动,让每个人感受到在社团中的归属感。助理团也给她带来成长:性格变得更外向,认识了众多优秀的伙伴。
陈奕涵学姐在春游途中拍摄的照片
身兼多务的她并没有因此感到忙乱,而是选择战略收缩,设定主攻方向,避免多线作战。“聚焦不等于狭隘,而是为了把关键领域打透。”她在大一曾参加国旗护卫队,加入多个社团,大二时为平衡学业与社团工作,只延续了在助理团中的活动,专注学业、社团工作和法考。学会拒绝无关事务,优先完成重要目标。谈及对未来的热切展望,奕涵学姐说:明年计划实习,希望通过实践弥补理论短板。长期目标是成为一名能结合专业与热爱的法律从业者,顺利毕业!
最后,对于“如何找到人生方向”的经典提问,她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,而是分享方法:多多尝试,在大一大二时积极参加活动,丰富简历的同时探索兴趣;主动争取,在部门中抓住机会,主动交流,勇敢表达想法;学会规划,提前制定学习、工作计划,灵活调整节奏,避免临时抱佛脚。
陈奕涵不迷信“热爱可抵岁月漫长”的毒鸡汤,而是用更沉着理性的思维需要构建成长系统,自强不息,止于至善。她的寄语是:大学四年转瞬即逝,别怕试错,但也要懂得取舍。愿你们既能享受当下的热烈,也能为未来的目标蓄力。当同龄人焦虑“卷”或“躺”作45度青年时,她早已跳出现象,专注自身成长——用理性规划对抗不确定性,以系统思维提高努力效率。或许这正是我们身为Z世代需要的清醒剂:在信息洪流中,做自己的首席官,在规则与自由间找到精妙平衡。
素材提供:对外交流与合作部学生助理 陈奕涵
撰稿:对外交流与合作部学生助理 蔡雅涵
修改审核:对外交流与合作部学生助理陈嘉怡 汪雨欣
Copyright © since 2016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对外交流与合作部
电话(Telephone)/传真(Fax):0086-596-6288415
电子邮箱(Email): tkkec@xujc.com